果要用一句話總結云計算行業,那莫過于“在經歷各種‘劫難’中,依舊一往無前,尋找新的增長。”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今年云行業確實經歷諸多不如意:其一,上半年公有云市場增速放緩;其二,云降價潮此起彼伏;其三,X平臺嘗試“下云”降低成本;其四,包括阿里云、滴滴在內的服務紛紛崩潰,引發企業對安全的質疑。
同時,我們也看到,不斷尋求新增長的云計算正在進行的嘗試,擁抱人工智能也成為策略之一,最大的趨勢為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云廠商開始確立“云智一體”路線。不僅如此,在大模型引發的算力潮下,中國電信運營商也開始從云網融合走向算網融合。
“下云”讓企業更省錢?
起初,企業上云是為了簡化運營、縮減成本、業務彈性可擴展。然而,這段事件發生的X下云事件也進一步打破了筆者原來對于“云計算節省預算”的認知。
事情是這樣的,2023年10月27日,X的工程團隊發布了一篇詳盡的長帖,對過去一年中平臺架構所做的調整進行了總結。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X平臺嘗試“下云”所帶來的顯著成本變化。通過優化對云服務提供商的使用,X平臺實現了月度云成本的60%降低。
X的這一成績也得到了Ruby?on?Rails框架創始人David?Heinemeier?Hansson的關注,他在《X?celebrates?60%?savings?from?cloud?exit》一文中指出,對于首席財務官和投資者而言,這種成本節約是無法忽視的。毫無疑問,節省60%的成本是出乎意料的。
就在發稿之際,筆者也收到領英不再將其數據和服務遷移到母公司微軟的Azure云平臺的消息,這家由微軟控股的專業社交媒體將在自己運營的數據中心中存儲和處理數據或服務。對此,LinkedIn首席技術官Raghu?Hiremagalur在一份內部備忘錄中解釋說:“我們需要將精力集中在擴展和創新自己的內部部署基礎設施上。”
在筆者看來,對于大型企業而言,他們在自身業務發展中,開始審視云計算的成本效益,并考慮云計算與本地化運營之間的平衡。當然,這對于云廠商而言,無疑是新的“打擊”。
一波接一波云降價為哪般?
阿里云于4月26日宣布啟動“史上最大規模降價”,對核心產品進行全線調價,降價幅度高達15%-50%,存儲產品的最高降幅達到50%。隨后,阿里云進一步擴展免費試用產品,增加至80多款,涵蓋了云原生、AI、安全等多個領域。
在阿里云降價的影響下,其他云服務巨頭也紛紛跟進。5月16日,騰訊云提出對多款核心云產品進行降價,部分產品線的最高降幅達到40%,降價政策將于6月1日正式生效。
5月24日,京東云也加入了降價行列,承諾進行“全網大比價”活動,以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為比價對象,并承諾官網列表價將按照上述廠商的最低價結算,實際成交價比上述廠商的最低成交價再低10%。
此外,互聯網大廠也紛紛加入降價行列。電信運營商也不甘示弱,5月16日,移動云宣布將對多款云產品進行降價,通用入門型云主機、通用網絡優化型云主機均降價60%,分別降至每年240元、806.4元;云安全中心降價50%至包年360元;云硬盤備份降價50%至包年7.2元。
同日,天翼云也宣稱將進行核心產品的讓利活動,讓利幅度高達90%,最低價格低至1折。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已經有5家主流云服務商積極跟進。
降價潮的到來,在筆者看來是因為,隨著國內云計算市場的日益成熟,競爭也日趨激烈,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各大廠商紛紛采取了降價策略,以更實惠的價格吸引用戶。
增速放緩,想要在AI領域進擊的云計算
增速放緩無疑是公有云市場的又一劫難。進入云計算發展的下半場,公有云整體市場增速開始降低。
據IDC最新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3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3上半年中國公有云市場的IaaS+PaaS同比增長僅為15.9%,為近三年來同比增速新低。
IDC報告還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為190.1?億美元。其中IaaS市場規模為112.9億美元,同比增速為13.2%;PaaS市場規模為32.9億美元,同比增速為26.3%。中國公有云市場增速持續放緩。
在增速放緩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云廠商開始尋求新的增長,通過降價、深入行業場景、擁抱AI,試圖通過這些努力來穩住自身的云市場的地位。
毫無疑問,大模型成為行業大佬競相抓住的下一個風口。根據9月份高通發布的《混合AI是AI的未來》顯示,國內已發布79個10億參數規模以上的大模型。生成式AI正在加速奔跑,滲透進千行百業,這其中離不開這些云廠商的身影。
其中,百度智能云打造了文心一言。近期,基于文心大模型4.0的“文心一言專業版”上線,針對專業人士需求開放收費使用,相較免費的基礎版,專業版具備更強的模型能力和圖片生成能力。
可以說,文心大模型和文心一言正在為百度開辟新的發展機遇。據悉,文心一言開放首日即回答用戶3342萬個問題,用戶數量快速增長,目前文心一言用戶數已達7000萬。
而阿里云打造通義千問。里云通義千問720億參數模型Qwen-72B宣布開源,通義千問還開源了18億參數模型Qwen-1.8B和音頻大模型Qwen-Audio。至此,通義千問共開源18億、70億、140億、720億參數的4款大語言模型,以及視覺理解、音頻理解兩款多模態大模型,實現“全尺寸、全模態”開源。
騰訊云也不甘示弱,打造行業大模型。在今年6月份,騰訊云首次公布騰訊云行業大模型研發進展,依托騰訊云TI平臺打造行業大模型精選商店,為客戶提供MaaS(Model-as-a-Service)一站式服務,助力客戶構建專屬大模型及智能應用。
天翼云針對政務領域打造了政務大模型“慧澤”。據天翼云透露,“慧澤”具有政務知識覆蓋全面、辦事意圖理解精準、政務事項處理高效以及安全機制可靠的特點,可為市民和政府工作人員提供專業、高效、個性化的政務服務。
寫在最后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我們注意到,在下云、降價、云謹慎、云增速放緩的現狀下,“深度用云”也成為重要的趨勢,這并不矛盾,而是,企業對于云計算更為深入的要求,為此,建立更廣泛、更深入的服務,將為云廠商在激烈競爭環境中取得優勢。